家 庭 的 紀 律 與 規 範

2011051316:18
家 庭 的 紀 律 與 規 範
 
在談到訂定家規的時候,我們必須先檢視一下我們的教養風格,別吵了!安靜!!這本書的作者, 史卡佛 博士及戴傑 羅妮莫 女士把對孩子的教養分成三個階段:第一是「親子關係的建立」。親子關係如果穩固的話,之後在訂定家規或執行家規時,才會有效果。在這一個階段,當我們檢視教養風格時,書中提出幾個問題:「你的包容性高嗎?你誠實嗎?你的耐性夠嗎?你在孩子面前快樂嗎?你容易跟別人合作嗎?你是否讓孩子容易覺得信賴呢?你是否經常帶給孩子歡笑呢?」愉快的親子關係是一切的基礎,孩子如果覺得:「媽媽好嚴肅喔,一開口就是在罵我這個不對、那個不對。」你最好先自我改變,多多讚美你的孩子,讓你的孩子覺得你愛他。 
 
親子關係穩固之後,下一個階段就是訂立家規。我們不妨先想一想,家規應該怎麼訂定?合不合理?可行性高不高?有沒有事先訂定?就怕你沒有事先訂定就處罰,那叫「不教而殺,謂之虐。」意思是說,你沒有教他就殺了他,這叫虐待,所以事先訂定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最後一個階段是切實執行,別吵了!安靜!!書中提到不少招數,我們在下一篇講章中(獎勵與懲罰)會再仔細討論。 
 
現在我們再回到第二個階段「訂立家規」。譬如說:如何訂立家規?什麼時間該吃飯?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能做?我們家的規範是什麼?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每個家庭可能因為環境或家庭成員的不一樣而有不同的家規,那是很自然的。我們先寫下自己家裡為孩子設定了哪些家規?然後再看別人家的,做個參考。在討論的時候,我希望大家想一想:自由與紀律是一體的兩面,需要平衡。你不可能單方面要求一堆紀律,而沒有給他自由。在吃飯、睡覺、吃點心的這些規定裡面,孩子有沒有自由?我們有沒有容許一點彈性讓他可以有選擇的空間?我們在討論的時候,要特別去想想這個部份。 
 
家 規 的 討 論
 
1.吃飯:
學員報告:孩子吃飯的問題在每個家庭都會遇到,即便孩子上了小學,還是有很多孩子在校內吃了一個小時還沒吃完, 後來與 老師研究的結果,打算把吃飯當成考試一樣,要安安靜靜、不可以有聲音,這樣施行了兩次以後,小朋友在20-30分鐘就吃完了,而且也可以持續地照顧自己吃飯的事,不再需要大人費心了。而一些學齡前的孩子,也常常要大人餵而且餵好久,更甚者還要強迫他吃,弄得大人耐性盡失,後來調整了吃飯所允許的時間,如中午必須在20分鐘內吃完,而晚餐的氣氛可以比較放鬆,因為爸爸回家用餐,大家可以利用晚餐聊聊天,所以有1到1.5小時的時間用餐。另外,我也注意經常變換用餐的內容,不一定要吃飯,也可以用土司麵包或涼麵來做變換。
老師:給大家一點提醒—牙科醫師說吃飯時間不宜太長,容易造成蛀牙,所以要把我們吃飯的時間縮短,並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用餐。我們家的狀況是,孩子在小的時候要坐在highchair(小孩專用高腳椅)上吃飯,下了椅子之後就不能再吃了。要吃一定要坐在highchair,而且是自己吃。有時如果時間拖得太長,我會設定30分鐘的定時器,等到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就不再需要定時器了。至於飯量方面,我尊重孩子的選擇,我會詢問他們所要吃的量,再幫他們盛飯。
另外有一個真實的個案:就是一個小孩放「吃飯假」的事。那個媽媽對孩子吃飯的問題很頭痛,於是請教幼稚園的老師,老師建議給孩子放吃飯假,媽媽回家後就對孩子說你今天放吃飯假,可以不用吃飯。當然媽媽那天準備的菜很豐富,都是孩子愛吃的菜,而且跟家人套好招,要談論今天菜色好香啊,製造愉快的用餐氣氛,等到要開始吃的時候,再一次提醒孩子,你今天放假可以不用吃飯,這樣,孩子開始有了想吃的動機,也許他還是玩他的玩具,忍耐了一下,然後就過來說:「媽媽,我可不可以吃一小口就好?」媽媽說:「好啊!」給他一小口,吃完沒多久,他又跑來要:「媽媽,我可不可以再吃一點?」「好!」再給他一點。這樣總共要了八次,結果總飯量比他平常吃的還多。從此以後媽媽總是給他少一點飯,讓孩子自己再多要;而這個孩子也挑起了吃飯的慾望,他想要吃了,現在他可以當自己吃飯的主人,他也不再是以前那個瘦巴巴的孩子。所以這個反向思考的例子,也可以給大家參考。
 
2.看電視、玩電腦:
學員報告:我們這組的媽媽,家裡的電視都是有些管制的,不是隨便裝第四台的,因為第四台的節目,很難讓我們掌握每一個畫面的狀況,所以通常大家都不隨意看電視,而是選擇放錄影帶。由於玩電腦很容易傷孩子的眼睛,所以不希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著迷,雖然我們在家裡立了規矩,孩子也遵行了,但到親戚家的時候,孩子看到堂表兄弟都全神貫注的玩電腦,我們又不好意思在那邊管教孩子,就會面臨到困擾,特別是公婆又會說:「玩一下電腦又有什麼關係?」常會覺得有點束手無策。這是目前尚存在的問題。在看電視和玩電腦方面,我們會有時間上的規定,並設定計時器,當時間到了,計時器發出聲響時,孩子就要關機,孩子蠻喜歡這樣的方式,養成習慣後,他知道半小時後就要關機了。我們也談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如果爸爸媽媽沒有付出時間就很難給他訂規矩,尤其是沒有愛的前提下,孩子更是難以規範了。
老師:在外面的時候,我們的規定不能太死板,有時候必須要放鬆一些。你的長輩或親戚,並沒有負責教養你孩子的責任,孩子是你負責的,所以在外面,孩子有一段長時間跟親戚玩電腦的情況,你也不用和他們正面起衝突,頂多是在孩子可聽的範圍內,告訴他玩太久電腦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希望他不要玩太久。在別人家的時候,不適合有太多的干預,況且我們也不會經常在外逗留,重要的是我們要確立自己在家中的原則。
我們家的孩子在早上,下午,晚上各有三十分鐘的時間,可以自己選擇要看電視或是玩電腦,因為都是要用到眼力,所以我就讓他們自由選擇。在電視方面,我會先帶著他們選擇節目。雖然是兒童節目,也有不適合孩子看的。基本上,最好不要看有暴力或機器怪獸的節目。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因為他們很容易模仿、心靈很容易被滲入,使他們分不清楚真假虛幻。有些電視節目的影響就不是很確定,例如「櫻桃小丸子」,起初我們讓孩子看,但後來發現孩子有一些副作用,他會學習電視裡小孩子講話的負面語氣,如「討厭啦!」因此我們跟孩子討論,說明我們覺得這個節目對他有一些負面的影響,希望他不要看,他最後也認同不看。因此電視節目是需要過濾的,至於錄影帶或光碟片就可以經由事先的挑選,放心讓孩子看。
3.吃點心、零食、糖果:
學員報告:在孩子還未接觸到糖果餅乾這一類點心時,我們選擇不主動提供;若是他已接觸到這些外界的刺激時,我建議我們可以慎選這些點心零食,像我們家會給孩子吃用cheese做的糖果,包裝也很漂亮,這種健康的東西正好可以取代巧克力或純糖的東西。如果孩子堅持每天要吃點糖果,我們可以把它當作獎勵的方式,譬如乖乖剪完頭髮,可以吃一顆,吃完飯,可以吃一顆等。我兒子在一歲多時,就會主動吵著要吃糖,我非常堅持「第一次原則」,就是飯前兩個小時內不可吃糖,飯後可以有一顆糖,堅持執行的結果,孩子不會為了吃糖而有吵鬧的現象。
老師:孩子的胃很小,所以要少量多餐。除了早、中、晚三餐外,我們也可再安排固定的點心時間,這樣對孩子的胃比較好。對於兩三歲的孩子,我們可以在早上10點,下午3、4點,晚上9-10點各安排一次點心,等他漸漸長大時,可以取消早上那次點心,甚至晚上的點心時間也可以逐漸取消。六歲前的孩子,由於午餐到晚餐的時間比較久,還是要給孩子吃個下午點心比較好,免得讓孩子空腹太久,在晚餐之前吵鬧不休。點心可以是兩片水果、或一片餅乾配一杯牛奶、或一小碗的麥片粥。簡單的點心適合孩子的胃,最好也讓孩子自由選擇他要吃的點心。我們家偶而會舉辦一次「下午茶」時間,很正式的點上蠟燭,並用寶貴的骨瓷茶具,讓孩子倒飲料,配小餅乾,大家聊聊天,度過一個輕鬆的下午。特別要提的是,我大膽讓孩子用很珍貴的茶具,給他們一點信任,並教他們小心使用,他們從來沒有打破過。
關於糖果,是爺爺奶奶們喜歡用來討好孩子的工具,這是他們自然的親情流露,我們最好不要干涉太多,除非是影響孩子的正餐了,你才需要委婉介入,請爺爺奶奶飯後才給孩子糖果吃,而且一天一顆就好了。不要剝奪長輩對孩子的親情,也要注意我們是否太過焦慮了。
 
4.睡覺:
學員報告:我們會安排較小的孩子先睡覺,再看大的整理好後才帶他去睡覺。不過後來發覺大的要做榜樣,如果他一直玩,小的也無法睡,因此還是要讓小的學習大的,大的要練習帶小的睡。另外,我們也規定早30-40分鐘上床,以便在睡覺時間之前,可以唸故事書或聽音樂。
老師:孩子睡前的準備工作很重要,如果晚上九點睡覺,可能八點二十分就要開始準備了。讓孩子養成一個睡前程序,這個程序一旦建立,他到時候就會自然睡著了。我們家的程序包括:洗澡、刷牙、整理房間的玩具、聽故事、關燈、禱告、聽錄音帶,經過這樣的程序,孩子比較容易睡著。至於睡前聽故事錄音帶,我個人的經驗是:孩子有時聽聽就睡著了;有時卻不然,愈聽愈興奮,所以要注意孩子的個別狀況,隨時應變。
在我們當中有很多媽媽跟孩子一起睡覺,這是中國人普遍的現象。不過,我想提醒大家,夫妻長久分房睡、或中間夾個孩子一起睡,並不合宜,因為夫妻之間的隱密性被破壞了,長久下來容易造成一方的不滿足,而影響夫妻關係。希望大家把「跟孩子分房睡」當作一個目標,慢慢改善。
 
5.買玩具:
學員報告:當孩子用哭鬧的方式吵著要買玩具,我會盡快把孩子帶離現場,並嚴格執行第一次原則,孩子就不會再出現吵著一定要買玩具的現象。還有就是設置禮物箱,裡面累積一些孩子平常就想要或喜歡的東西,並鼓勵他每天讀一本書就可以蓋一個章,集滿50個章就可以換一個禮物。可以先讓他看禮物箱裡面的東西,引起他去集50個章的慾望。
老師:我們家的孩子,每年都有一個可以買玩具的時間,就是他們的生日。其他時間,他們都沒有權利買玩具,都是我買的。我買了以後,在適當的時機,很自然地拿出來,不會因為他們有好表現才拿出來。我認為這個玩具對他們有幫助,也是合適的時機就會拿給他們玩。當他們經過玩具店,看到喜歡的東西時,我會跟他們說:「好,等生日再買。」後來孩子看到電視廣告上,有他們更喜歡的直昇機時,我問他之前的玩具還要不要?他就說他要直昇機,我接著就說:「好,等你生日的時候再買。」孩子在這過程中,可以做一些選擇和判斷,是很好的練習,而我也會給孩子一些忠告或建議,並訂出價格上限。
後來我們家又慢慢發展出兩次買玩具的時間,就是聖誕節和過年的時候。聖誕節他們學習到買禮物送給家人,我們當然要回送禮物;另外,過年時我們把他們的紅包收起來,同時也允許他們可以挑一件玩具。所以後來每年孩子們有三次自由選擇買玩具的時間—生日、聖誕節、和農曆過年。
孩子雖然有自由買玩具的權利,但是暴力型的玩具仍然不可以買,例如刀、劍、槍、弓箭等,這些玩具買回來,唯一的玩法就是用來對付人,你想這樣好嗎?我們買玩具最好選擇可以組裝的,有多種變化的,孩子使用的興趣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