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寶貝的三種境

2010053115:47
養育寶貝的三種境

 

第一種境界——忙於育兒之事
  忙於育兒之事的家長埋頭于具體的事物,但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們只管自己努力做事,很少顧及寶寶的真正需要和體驗,常常犯下過度保護或給寶寶施壓的錯誤,不遇到問題還好,真的遭遇麻煩就大有一招走錯功虧一篑的危險。
  有些家長很自信,因爲他們熟練的象個“專業工”,飲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條,吃喝拉撒照顧的得心應手,書桌上擺著育兒條例一二三,身後還站著頭戴各種專家高帽的人士擔當後盾,以至於自信得四處傳播自己的育兒“條例”,自信到聽不進任何逆耳的忠告,直到孩子被判定有情緒行爲問題、缺乏創造力、交往困難,甚至智力發育遲緩或存在各種健康問題時才大夢初醒。
  還有的家長正相反,他們常常滿腹狐疑,因爲自己潛心學來的招數在寶寶那裏總是碰壁,明明書上寫著向東,可寶寶偏偏就要向西,而且那麽多的現象都跟寶寶有“毛病”似的,於是難免有病亂投醫,東家的膏藥西家的湯、南家的法寶北家的秘方,一股腦灌到孩子身上,結果只見東邊日出西邊雨,問題去了還複來。
  整天埋頭育兒之事的家長是個“育兒工”,發達了四肢簡單了頭腦。這本也無可厚非,帶孩子就是有那麽多事情要做嘛,可怕的是假如他們的“專家顧問”也是個“育兒大工”,不管張三李四青紅皂白,就是甲乙丙丁那麽一套方子。結果受牽連的只能是孩子——不在沈沒中爆發就在沈沒中“消亡”。


  第二種境界——長於育兒之術
  長於育兒之術的家長多長了一雙眼睛,發現自己的寶寶原來不是個機器,而是那麽生動和多變的一個生命。家長知道是生命就有個性,就不能照本宣科的對待,於是認真學習各種育兒的方法和技巧。
  這個圈子中,有自信的家長,但這時自信不再盲目,他們知道隨機應變,懂得舉一反三,只是容易陶醉於眼前的成績,而可能忘記經常擡頭望望遠方以保護視力。有些時候家長也會喪失自信,因爲寶寶變的太快了,昨天還很靈驗的妙方可能突然間毫無功效了,但問題還必須解決,於是挖空心思變招兒,這一變也許就成了,也許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真正長於育兒之術的家長是個“育兒匠”,追求雕琢出精妙的作品,他們也有這個本事,于是不小心就會被戴上漂亮的榮譽桂冠成爲別人的榜樣,對於家長來說得了榮譽只要不沾沾自喜,仍然知道進取的話也不是壞事,但若一門心思維護名譽那就是另外一種景象了。
  這種情況如果不是落在家長而是落在專家頭上,即便稱得上“育兒大匠”,因爲太怕有辱英明而追求立竿見影,相對考慮孩子長遠發展就少,這樣就難免落入誤人子弟的泥潭。


  第三種境界——精於育兒之道
  精於育兒之道的家長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後天培養的,而是先後天合力發展的成果。他們育兒不僅動手、用眼看,更會用頭腦思考,更懂得用心感悟。他們能夠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寶寶的需求,懂得引導的辦法,明確發展的方向。對這些稱得上“育兒師”的家長來說,做每一件事情都不僅僅爲了這件事情本身,他們的每件工作既顧及到昨天,適應于今天,又服務於明天,因爲他們更懂得從全局的角度,從長遠的目標去看待和對待孩子的發展,對待現實問題最大的優勢在于不求完美又懂得取舍。
  育兒師領悟了育兒的真谛,再遊刃于育兒的技巧,周到於育兒的事物,就成爲“育兒大師”,家長成爲孩子成長的良師益友,專家成爲家長育兒的指路明燈。


  盡管前述的三種境界有高下之分,但卻不能完全割裂,因爲育兒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有事,又有術,更有道。


  古人雲: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但育兒之道不能等,寶寶天天都在成長,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培養孩子決無可能返工重來,家長必須聞雞起舞,提前學習育兒的知識和技巧。同樣,育兒之術也不能僅僅專攻,無論是家長還是指導家長育兒的專家,必須全面關注寶寶的體格、智力和心理的發展,不可失之偏頗。吃喝拉撒、遊戲交流、健康保護、情緒行爲……必須面面俱到,全都管起來。


  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欲利其器,必先谙其道。多年來盡管我們吸收了國內外的先進經驗,盡管我們也總結出自己的一些科學研究成果,盡管我們通過跟蹤指導10000多個家庭科學育兒掌握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我們仍不敢冒然自稱育兒大師,而只是家長在育兒大師路上取經得道的鋪路石。


  育兒責任之重,學問之深,事業之大,需有千百萬專家學者和熱心家長共同支撐,我們畢竟都有共同的希望——讓小寶寶更健康、更聰明、更幸福的成長;我們畢竟都有共同的追求——爲這個利國利民的朝陽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