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不高興的六件事

2010062319:34

 

“他們不帶我玩!”
  ——揚揚又“落魄”了……院子裏跑著的一群玩兒滋水槍的小男孩裏面沒有他。他無聊不滿又不服氣地回到家裏。叫洗手不洗,叫喝水不喝。衝著那個玩具熊就是一腳!
  沒有被邀請參加生日聚會,或者沒有成爲某個小團體的成員,都會讓孩子感到被冷落和被孤立,從而難過甚至産生嫉恨的情緒。
  這時父母可以做些什麽
  ◎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他和媽媽一起吃一大杯冰激淩、和爸爸到操場上去玩籃球、全家一起做遊戲,等等。這些都能沖淡孩子被其他孩子“丟下”的孤單感。
  
◎ 除了安慰孩子之外,還應該全面地想想這件事情——是因爲偶爾的疏忽,才被其他小朋友忘記邀請了?還是因爲孩子和別人打交道時有些困難?對于前一種可能,要教會孩子放寬心胸,學會理解別人,學會不總是把自己當作考慮事情的重心。如果是後一種情況,可以通過一些主動的行爲,比如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裏聚會,來幫助孩子學習與人交往,學習如何做個合格的小主人。

 


  “我和美美吵架了!”
  ——莉莉好不委屈,當然也好不難過!美美可是她最要好的朋友。可兩人今天在做遊戲的時候,爲了誰當“公主”爭個不休。結果不歡而散!
  “小孩兒吵架,沒事兒,一會兒就會好了。”這是我們成年人的看法。但是,孩子卻會把這樣的傷心事看得很大很嚴重。他們的世界還不大,生活因此也簡單得“脆弱”。
  這時父母可以做些什麽
  ◎ 很有必要告訴孩子,相互喜歡的人之間發生爭吵是難免——正如……這時不妨提醒孩子,上周末媽媽不是還對爸爸生氣了嗎?
  
◎ 此外,關鍵是要反思爭吵是如何發生的:孩子是否可以做什麽而停止或者預防爭吵?他是不是應該去道歉?和孩子一起檢討問題、反思自己的態度。于是,這令人不太愉快的事件之中就出現了好的一面,那就是,孩子逐漸會認識到與其他人的關系是動態的和雙方的,它需要不斷地呵護,更需要自己的用心。

 


  “英語太難學了!”
  ——“不學了!我不要學了!這也太難了……”看著媽媽有些陰雲的臉色,樂樂只好小聲咕哝著,“長大了再學吧……”
  在幼兒園得到了壞分數,或者小夥伴之間競爭中的受挫,都會給孩子很大的打擊。與其說“難”是不想學的原因,不如說是沒有面子讓他心生退縮。
  這時父母可以做些什麽
  ◎ 一個擁抱、一杯果汁、一塊蛋糕……簡單而“低級”的安慰也是安慰。
  ◎ 當然,僅僅是安慰並不能讓孩子擺脫心情的困境,因此,和孩子安靜地坐下來討論討論,爲什麽這次得了壞分數?爲什麽那段對話他沒有背下來?是自己偷懶了呢,還是哪些知識他沒有掌握?爲孩子提供一些實際的幫助(比如和他一起聽英語磁帶,爲他把“door”貼在門上、把“chair”粘的椅背上……),能夠幫助他重新樹立信心。

 


  “趙老師一點都不好!”
  “今天可以不去幼兒園嗎?”“爲什麽?”“我難受!”“可是你好好的!”“我不想去幼兒園。”“爲什麽?”“我不喜歡幼兒園……”“爲什麽?”“我不喜歡趙老師……”
  早上突然肚子疼、晚上不願意睡覺、不喜歡幼兒園裏教的手工或者詩歌……這些可能都只是表面現象,而真正的原因,是孩子對他的老師有意見。
  這時父母可以做些什麽
  ◎ 你要找機會與老師談次話,客觀地談談你的孩子的表現。當然,不是要責備老師,而是也聽聽老師從他的立場講講孩子在幼兒園時的狀況,以及對于他們關系的解釋。成年人交談總會比孩子更客觀和有建設性。
  
◎ 也要和孩子談談話,但一定要表現出你是與他合作的,給他支持的,而非和老師成爲“一夥兒”來教訓他的。來自父母的合作會讓孩子的壓力小好多,心情也會明朗些。告訴他你和老師的交談,讓他明白,老師並沒有把他當成“壞小孩”與他作對。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作用,老師也是愛他們的,但和父母的愛表現形式不會太一樣。

 


  “我看上去不漂亮!”
  ——你以爲孩子會沖著鏡子罵自己很醜嗎?不會的。她們只會翻出很多顔色的頭繩,照著鏡子把辮子梳了拆、拆了梳;她們會很在意今天其他小女孩兒是不是穿裙子;她們也可能忍不住把眼淚留在媽媽的懷裏:“我也想漂亮……”
  個子不夠高?臉上有雀斑?四五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觀了。穿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能讓他們陶醉很久。因此,外表是否令人滿意,也成爲了他們的擔心的問題。
  這時父母可以做些什麽
    父母的誇獎總是很重要的,不要只在他們得到好分數時,也可以誇誇他們的頭發和笑容。
  ◎ 用那些“人各有不同或者優長”的道理來勸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基本上他們是無法深刻理解的,也因此就無法起到任何作用。如果他嫌自己個子矮,告訴他爸爸小時候長個子也比較晚;如果他對臉上的雀斑不滿意,盡管你知道去看醫生有點兒傻,但醫生說出來的“正常”,總是比爸媽要更讓孩子感到權威,從而放松心情的。

 

 

 “我的小貓生病了!”  

 

——朵朵心愛的的小白貓不吃不喝,像是得了病。朵朵從爸爸媽媽下班開始就不停地問他們怎麽辦。爸爸沒辦法,只得答應明天請半天假去帶小貓上醫院……
  如果家裏養的小寵物生病了或走失了,會令孩子非常擔憂和傷心。它們對孩子來說不是寵物,而是家庭成員。
  這時父母可以做些什麽
  ◎ 這時,僅僅安慰是不夠的,而是要採取行動。帶著小動物去看醫生,或是發布尋找小動物的啓事,請求鄰居和好朋友共同行動。這些會使爲小動物擔憂的孩子感到,全家人都在努力采取行動。——這對孩子很重要。
  
◎ 最不好的結果是,小寵物沒有被找到,或者醫生也無能爲力。但你還是要告訴孩子實情,並告訴他大家都爲此傷心。答應他,你會爲他找到“它”的小夥伴來陪伴他,這樣孩子就會有所寄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