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

2011051315:49
音樂教育
 
學習音樂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在幼兒學習音樂的最初階段,是在孩子周圍製造許多音樂的環境,讓孩子欣賞音樂,並對音樂產生喜愛的動機。我們知道聽覺器官是在胚胎期的神秘狀況下自然形成的,其結構無比精細複雜,懷胎七個月的胎兒,耳朵便已發育完全,因此在孩子的周遭應該要有美好的樂音環境,讓孩子在胎兒時期即已發展成熟的聽覺器官,得以發展及探索。當孩子快樂地參與其中,不只是情緒能得到舒緩外,氣質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美好的變化。
教室內孩子學習兒歌、手指謠、童謠、帶動唱、詩詞、------等,孩子會隨著音樂的節拍,正確的彎曲或挺直他的身體、旋轉或跳躍他的身體,沒有教孩子如何打拍子,他們卻能正確的計算節拍。所以說這些基礎的音樂,都能讓孩子耳濡目染的學習到音樂基本的節奏、韻律。也讓孩子發展出;另一種傳達思想形式地自然覺醒。
律動的開始可由 “走線的練習”,孩子以畫在地上的線做為引導,再配合音樂節奏慢慢的走,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如何控制手和腳的動作,並發展整個身體的平衡感,要在線上走得平穩是很難的。老師可以選擇有韻律的樂章,反覆多次,以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感受性。有些五六歲的孩子,在反覆聽了幾次之後,就能隨著節奏做出不同的動作,像緩慢的步伐、行進的步伐等等,依次遞變。當孩子感受到音樂的韻律時,不只用腳,也用手或全身來表現律動,甚至臉部會呈現喜悅的表情。
音感鐘是蒙特梭利教室內的一組感官教具,它是針對幼兒耳朵的敏感聽覺而設計的,是由低音Do到高音Do所組成的八度音階,其中每一個音都是絕對音感,所以當孩子第一次敲時,就只敲出一個音,而這個音也就清清楚楚呈現出來,因為這個音是如此的清脆悅耳,所以孩子會不斷的敲,也因為沒有其他的音是相同的,因此孩子也就比較容易記住這個音,甚至孩子會利用這個單音唱出自己的名子、其他孩子的名子、或動物的叫聲等等。孩子在敲完單音後,就如同其他感官教育ㄧ樣,從配對的形式開始練習,音樂教育也是從配對音感開始,也就是所謂的高低音,開始時選擇差異大的任意三個音來做配對練習,當他可以完成所有任意三個音的配對後,接著四個音、五個音、------,直到八個音的配對全部完成。然後是音感鐘的序列排列,由高音Do至低音Do或由低音Do至高音Do。
在寫譜與讀譜這個部份,當孩子練習過這些音感鐘的排列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為音感鐘一一冠上名稱,將Do、Re、Mi、Fa、Sol、La、Si、Do,這些音;放在每個音感鐘之下方,經過反覆練習後,孩子就學會各個音符的名稱。這些代表音階高低位置的符號,也是代表聲音符號。因此;當孩子開始學習音階上的音符時,他們會像寫文字ㄧ樣來表達其既有的音樂知識。另外他們學習五線譜,當他們用音感鐘或其他樂器聽奏,找出了適當的音符之後,他們也能寫出該首小曲的樂譜。
在音樂彈奏部份,可藉由音譜練習板開始,教室內也準備有很多歌曲練習譜,這些歌曲是可以在音感鐘上演奏的,上面印有五線譜及音符,孩子們隨時隨地,只要想敲就可以自由的去敲,整個教室洋溢著音感鐘悠揚的樂聲,其他孩子耳濡目染的結果,就是孩子們彈奏樂器的興趣被提高了起來。
以上這些活動,除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引發孩子對音樂感受力跟理解力的環境外,同時也引導孩子其他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們可以看見孩子在蒙特梭利的環境中,獲得了許多的知識,而所有領域之間更是習習相關,環環相扣。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就是經由這樣的方法,才能不斷的由一個基礎再建立另一個基礎,邁向永遠連續的自我建構之路。